一、垄断的暴利的牌照
根据数据,截止2016年上半年中报,A股共计2934间上市公司,其中:2539家盈利,395家亏损,全部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38万亿,其中银行21间,同口径净利润0.72万亿,非银金融43间,同口径净利润0.025万亿,21家银行,利润占到所有上市公司52.1%,深藏功与名,而这还是银行坏账抬头的背景下实现的,这背后的逻辑是:由于牌照垄断带来的特权,导致社会资金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高成本、融资难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就是银行在收资金税。。。
这种躺着赚钱业务必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金融行业展业都需要ZF审核批准牌照的。。。相传神州大地上分布着7种牌照,集齐7张牌照就可以召唤神龙,呼风唤雨,这7张牌照就是: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租赁,集齐7张牌照就好比拿到一手顺牌,怎么打都舒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风水轮流转,每个牌照肯定有顺风的时候,逮住机会好好刷,还不财源滚滚,像去年的券商、今年的保险。。。但是集齐7张绝非易事,而且即使是牌照也有等级之分,全国的还是地方的?寿险还是财险?如此种种,绝非易事,此前江湖上也仅有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三位上古神兽集齐了7张牌照,相传,迷雾中的明天系近年来也集齐了7张牌照。
旧的垄断还未离去,新的垄断又强势崛起,在传统的7张牌照之外,第三方支付牌照近年来强势崛起,带头大哥支付宝和财付通,将来都必然要走向商业化的,请时刻记住:1、请相信,资本投下去不是请客吃饭,现在的补贴是为了将来的收割,就像滴滴提价后才是真正的常态,而很多人却把当年的补贴当成常态;2、请相信,利益面前人人平等,当一个新的垄断比旧的垄断更大时,他必然会比之前盘剥得更凶。
现在做企业,出来行走江湖,没几个金融牌照压箱底,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二、不安的实业巨头
吃瓜群众看戏很热闹,但是但凡有点分量的产业资本心里都拔凉拔凉的,自家的老本行生意越来越难做了,银行却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必须得想办法把资金成本降下来,拉上几个生意上的兄弟,传统的金融牌照能拿多少拿多少,把自家的资金流全部注进入,把资金流内部化,把之前交出去的资金税拿回来,回补一下传统主业;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牌照怎么滴也得圈一个下来,早前央行已经表态“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旧7张上吃的亏不能再吃一次,拿下一个牌,进一步依靠自身资金流与两巨头抢肉吃,退一步将来奇货可居炒牌照也能赚一笔。
第三方支付牌照不可倒买倒卖,但股权收购却是合法合规的手段。京东、小米、万达、海尔、恒大等野心勃勃、财大气粗的明星企业都通过收购的方式将支付牌照纳入囊中。2012年京东低调收购网银在线,小道消息传对价1亿左右,2015年1月万达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股权,2016年2月小米收购捷付睿通6亿元,8月恒大集团相传5.7亿收购广西集付通,美的集团3亿收购神州通付50%股权,除了万达爸爸收的快钱是自带业务的天价牌照,其他的裸牌照的价格已经从4年前的1亿多涨到现在的6亿多,即使退一步来讲,在神州大地,炒垄断性牌照本来就是门好生意。
进一步来讲,2012年京东收购网银在线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仅凭自身的资金流导入,已经刷出了一片天,发展出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众筹、支付、保险、证券七条业务线,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宣布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的投资人的投资,融资金额66.5亿人民币,对京东金融估值466.5亿人民币。而这一切一切的起点是什么?是当年怒断支付宝,抗住新爸爸腾讯的压力,拿下网银在线推自主的京东支付,把公司资金流内部化之后,才有后来的其他的业态,没有自家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都是为他人做嫁衣。彩蛋,你觉得现在在京东购物,在线支付第一顺位是微信支付,还是京东支付?
实业家的眼光视野总是一致的,只是有人看的早,有人看得慢而已。去年业态相近但风格迥异的仅有的O2O玩家,王兴的“以交易带动信息”的快美团终于和张涛的“以信息带动交易”的慢大众点评合并,组建“新美大”。据新美大公布数据,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近12个月里,新美大活跃买家达到2.2亿,旗下App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8亿,全平台所积累的各类POI(兴趣点)信息已经达到2000万,合作的各类商户达到了432万,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级别的城市。新美大月交易额直逼百亿,巨大的现金流和双向的信贷需求,如此大的资金流水不可能白白让其流失。
2016年2月,美团点评上线自有支付功能“美团支付”,但随即遭到举报,因为缺乏第三方支付牌照,美团支付属于违规,央行随后约谈美团,要求其下线相关功能。美团点评在4月下线了美团钱包的充值功能。果不其然,9月28日,美团宣布完成对钱袋宝的全资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钱袋宝可不是普通的裸牌公司,此前已准备挂牌新三板,首批获得支付牌照且顺利续牌,有“3+1”张全国性支付牌照:即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三大牌照加上外汇支付,近年来线下收单业务开展顺利,覆盖120万小微商户,已经能做到年盈利5000万左右,这种体量的支付牌照公司价格必然不低,小道消息一说18亿,一说20亿。
其实很多人都没看懂新美大买这账牌照的价值,美团是做BAT三巨头看不起的地推脏活累活发家的,手里可是有一只强力的线下队伍,根本不用新建团队,全国性的收单牌照意味着现在432万家平台商家都可能是他线下收单业务的潜在客户,线上支付方面通过补贴把2.2亿活跃消费者引导到新美团支付,亦不是难事,用户的资金流内化到集团内部,后面的玩法就很多样了。从实业的角度来看,把资金流内化是规模发展必然的一步(就像大型央企内部都有财务公司 ),为何此前不布局,很简单,体量不够大,如贸然切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战略腹地,迎接他的分分钟可能是爸爸渠道的封杀,体量不够的时候,贸然进入贵宾厅,代价是极其高昂的。。。
这几年,已经没有哪个愣头青敢跑出来说老子要做第三方支付了,没有强力老爸支持第三方支付本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梳理这些年来实业资本在金融牌照的动作,其实有两个趋势极其明显:
1、被盘剥了这么多年,大型民营集团都在加速布局传统金融牌照(近年来有局部放松的趋势),把资金流内部化,通过自身的资金流支持该项业务生存,再投入资源去外面抢传统金融巨头的蛋糕;
2、但凡有TOC业务,拥有大量个人用户的公司都在切入第三方支付,在央妈控增量的背景下,存量牌照价格快速提高,都寄希望于把自身流量带来的现金流内部化,在移动支付新世界秩序未定的情况下卡个位。
资金流外部化永远都是悬在企业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你有实力,有什么理由你不去把他拿下来?
三、新常态下的新逻辑
不变的是牌照,变的是投资逻辑。
有兴盛就有衰弱,目前第三方支付中,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线下收单三架马车高歌猛进,电话支付、预付费卡的发行与受理,却显得日渐式微。电话支付基本被移动支付取代,而受到应用场景所限,预付费卡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有十分限。但是风水轮流转,网联横空出世,也许将来一纸公文,格局就要大变了,你怎么知道哪天这个预付卡能玩出啥新花样,特别是全国性的多对多的预付卡牌照,由第三方发行,跨地区、跨法人、跨行业使用(想想集合了这三个要素的,如果使用范围铺开,那发卡方就是无息的银行了。。。),这哥们和银行只有一步之遥。。。
就跟这两年信托惨兮兮的,但是今年史上最严银行理财监管意见稿已下发后,突然间信托牌照好像又值钱了,因为所有的竞争对手都不能做结构化产品,但信托仍然可以。在神州大地,金融牌照就和读书一样,每每到关键时候才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就跟昨天,司机们才发现,即使是开个专车,京人京牌才是最吼的~
几年前,移动支付刚兴起的时候,市场上炒的是新贵们在巨头嘴里抢食,现在大家都认清事实了,没有强劲的老爸支撑,愣头青是没机会的,而且这波续牌的节奏,央妈在教不懂事的孩子做人。现在再去思考移动支付牌照公司的价值,那就应该立足在被收购的角度上,谁的股权更分散,谁的牌照更全,谁续牌没问题,谁的财报更干净,谁更可能被包养~
1、中国支付通(8326.HK)
目前公司手头上有: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跨境支付与人民币结算牌照,前段时间也拿下了全国性的互联网小贷牌照,这里面比较特别的就是全国性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了。这个是人民银行监管的,全国性牌照只发了6张,中国支付通就有其中之一,剩下的5张牌照分别是:海航集团(新生、易生)、平安集团(平安付)、中石化(裕福)、IDG(资和信),因为预付卡监管最严,目前展业没有互联网支付迅速,但是重磅的玩家,手里都拿着一张。
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是陆金发,去年1.9元/股配股进去的,持股比例12.83%,陆金发是上海浦东区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平台,主要用于上海发展创新及综合金融业务。那问题来了,做支付牌照,引入国资戴上红帽子是很上道的,但这个控股比例也太低了,其实原计划还有一笔资金陆家嘴基金也要进来,合计控股到25%,但后来中止了,只有陆金发进来了,所以目前盘面上并没有绝对的控股大股东,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才12.83%,目前整个公司的市值25亿左右,所以想登大位还是so easy,而且陆金发后面整个装入陆家嘴(600663.SH)后,改剧本了,现在的情况就更微妙了。
经过几年来的财务处理,去年年报已经洗的比较干净了,财务上已经做到盈利了,截止2016年3月31日账上已经没有有息负债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3亿港币,交易性金融资产2.1亿。8月,先后发了两笔共计4800万美金债券和1200万美金可转债进行融资,紧接着先拿下全国范围小贷牌照,又控股银商资讯,拿下了这个全国最大的单商户预付卡服务商,在累积更多的牌照资源,而且这些都是带着盈利业务的牌照,不是单纯的裸牌照。
公司依托预付卡牌照展业,帮助商户搭建支付账户体系,叠加营销、管理等功能,在园区、医疗、交通等细分行业已经走出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这一切的起源是来自于公司管理层深厚的行业经验和人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详细看看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履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拿得到这些牌照,又续得了牌。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2.83%,财务相对干净的港股平台,稀缺牌照齐全,且作为首批27家牌照公司,目前已经续牌成功,排除了续牌风险,深厚的行业人脉背景,土豪们与其花6亿去买个裸牌,还不如来这边举举牌。。。
2、高阳科技(0818.HK)
目前公司手头上有:线下收单、互联网收单及移动支付牌照,手里的业务比较多,传统的行业解决方案、芯片业务都能保持盈利,核心资产就是线下收单业务以及百富环球(0327.HK)的股权。
线下收单业务,主要通过旗下持股80%的子公司“随行付”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已具备线下收单、互联网收单及移动支付资质。公司在全国23个地省会城市都设立了分公司,虽然在2014年被监管部门处罚后从行业第4有所下滑,但公司服务器的稳定性,结算的效率、服务的力度还是在行业中较为领先的。2015年通过核查,恢复收单业务,2016年上半年,营业额3.7亿,比增160%,利润0.61亿,同比扭亏,覆盖27个省,累计接入商户100万户,2016年6月月交易额600亿。
电子支付(EFT-POS)终端业务,公司通过旗下全球第3大及全国最大POS终端方案供货商百富环球(0327.HK)进入电子支付终端业务,百富环球原为高阳科技子公司,2010年于香港分拆上市。高阳会向百富环球采购设备,2015年关联交易1.48亿。2014年9月通过券商减持0.8亿股,价格7.5元,控股比例从40%下降到33%,目前高阳科技不并百富环球的表,按联营公司进行列账。2016年上半年,百富环球收入13.3亿元,比增20.3%,净利润3.11亿,比增0.5%。
财务方面,中报在手现金19.7亿港币,全部负债10.6亿港币(经营性负债,无有息负债),净现金9.1亿,百富32.56%股权对应20.97亿,随行付线下收单业务做到这个体量,少说起步价10亿吧。。。即使完全不算其他老业务的价值,也是真的够便宜。。。
但便宜也是有原因的,大股东渠万春持股比例23.25%,也不是很高,但是bug在于二股东(12.04%)车峰之前有点“情况”,就不多说了,类似问题的数字王国(547.HK)最近已经开始解决问题了,没人和钱过不去,价格合适,都可以谈;另外核心子公司百富环球之前也在舆论漩涡中,吃瓜群众的记忆很短,一两个财报季就会过去了。公司牌照、业务都放在哪里的,等风波过去,市场又会重新认可它的价值的。
结语
垄断性的金融牌照在神州大地一直都是奇货可居,老7张的格局已然稳定,现在兄弟们想的是如何把利润拿回来,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央妈已经发话不再批增量了,存量的表面上看战局已定,但是根基未稳,想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不难,赌一把分分钟能成地方诸侯。港股这边的支付公司,像中国支付通、高阳科技,都是自带业务且股权分散的牌照公司,不到30%就可以控个股,不仅仅获得了稀缺的牌照资源,还获得港股的上市公司平台,这酸爽,才正宗。。。
不变的是牌照,变的是投资逻辑,在实业资本的眼里,这些公司的战略价值必然不止现在的市值。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