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认证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第三方支付 >
支付清算协会:个人信息泄露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常见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可以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12月24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简称“支付清算协会”)公布了《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简称“调研报告”)显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较高,每天都使用的用户数量持续提升;且移动支付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多为500元以下,以服务小额便民支付领域为主。

数据显示,2018年,有43.16%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29.48%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500元,与2017年基本持平,无大幅度变化;13.4%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500-1000元,较2017年下降1.4%;13.96%的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0元以上,较2017年相比上升1.36%。

“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商业环境日益成熟,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上述报告指出,还可以看到,2018年移动支付总体上仍以小额便民为主,所有区间数据占比几乎与2017年持平。

与此同时,这两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越来越广泛,也引来众多机构的布局。

比如12月10日起,银联宣布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体验刷脸支付服务。持卡人无需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直接通过“刷脸”即可完成支付。接着同月13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也宣布推出一款刷脸支付产品——“蜻蜓”,直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等等。

根据上述《调研报告》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用户对指纹识别技术了解程度排名第一,占比为93.0%,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二,占比为80.7%;对声波和虹膜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占比为24.7%和24.1%;对静脉识别技术了解程度最低,占比为4.2%;除此之外,有3.5%的用户表示对各项生物识别技术均不了解。

“与2017年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已成为手机解锁、用户身份验证、PAY类支付等场景的主流验证手段,用户对其的了解程度也进一步增加。指纹识别仍排在用户了解程度的首位,声波、虹膜识别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调研报告》指出。

《调研报告》还进一步表示,2018年,有85.0%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比2017年略有提升,而有15.0%的用户选择了不接受。这说明生物识别技术作为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手段已使用多年,经历了足够的观察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主体和用户的认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此前亦指出,刷脸支付比密码支付更安全更便捷,随着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刷脸支付或在未来3年内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支付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安全问题亦备受关注。上述调研报告也显示,2018年,存在安全隐患和手机网速慢是移动支付用户最担心的问题,分别占比为64.7%和53.4%。其中,用户认为在支付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排名第一位是个人信息被泄露,占比为81.0%;排名第二位是手机扫描到伪假条码,占比为70.1%;排名第三位是账户资金被盗用,占比为67.5%;最后是付款码发送给他人,占比为41.2%。

“这说明通过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和用户的主动学习,用户更加关注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对账户资金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明显。经过市场主体的持续努力,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和受理环境建设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支持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上述报告指出,而且还说明用户除了关注自身账户资金安全,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需要广大市场主体在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在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使用等环节建立起符合监管、安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电商

机构

战略

合作


Copyright © 2009-2014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信息网 技术支持:众委众扶

电话:13269263353 E-mail:zhuanjiaku888@163.com

close X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