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中国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农产品电商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购物体验,才能迎来持续消费力及带动相关消费群体。
目标人群定位是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首要考虑问题,如果目标人群定位在基本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或消费能力低下的人群,那显然是要面临亏损。另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配送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否则产品原质量再好,客户收到的也将是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所以物流配送成本将成为考验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最大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网上交易面临诸多困难,如整体市场规模不集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将采取统筹规划、规范秩序等五项措施,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与创新。
统筹规划设计,有序推进发展。以促进农产品实体交易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为方向,通过零售带动批发、高端带动低端、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带动西部,加快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培育工作,力争在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
完善制度,规范发展秩序。加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纠纷处理等服务,依法打击商业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和不正当竞争等活动。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标准。
加强配套支撑,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落实各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促进支付、信用、金融、保险、检测、认证、统计和人才培育等服务协同发展。
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关键约束。发展县域服务驱动型、特色品牌营销型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经营网络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传统的销售渠道,通过实体经营场所体验、考察与网上下单、支付相结合,解决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度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常态化购销对接中的作用,通过与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更好地促进农产品流通,缓解“卖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