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认证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国际新闻 >
探索"电商+农产品"发展新模式

    为让农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阳新县积极探索“电商+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荆头山柑橘、玉堍油面、新来柯鱼面、张乙鸿折子粉、富池虫草鸡、玉竹土鸡蛋、阳新豚等输往全国各地,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多方政策扶持“电商+农产品”

  为帮助农民增收,阳新县积极探索“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阳新县全面升级改造光纤干线,加快推进光纤网建设、手机4G互联网接入。预计2017年贫困村光纤接入开通率达到100%;4G无线宽带接入覆盖率达到100%。

  在贷款、贴息方面,对有意向经营电子商务的贫困户,帮助落实“无担保、免抵押”扶贫贴息贷款。投入正常运营后,再扶持5000元财政资金。对从事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服务业的贫困户,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奖励2000元。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可连续3年提供10万元以内、无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农户实际支付利息,由县财政据实提供扶贫贴息。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高于30万的贷款按年利率5%提供财政扶贫贴息补助。

  开展电商知识培训

  由于基层群众观念落后,缺乏互联网知识,电子商务操作水平有限。阳新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电商扶贫人才业务培训。

  培训以84个贫困村为重点,以培训农村电商扶贫人才为抓手,以完善镇村电商服务站点的功能及配套设施为核心,尽快实现电子商务县有平台、镇有站、村有点的目标。聘请阿里商学院、淘宝大学等机构的师资力量,讲授电商平台店铺操作等电商理论和实践内容,以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对贫困村中懂电脑基础操作,且本人有发展农村电商意愿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召集起来集中培训,将其培训成贫困村电商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参加培训的人员,还给予相应的补贴。例如,参加培训后,有意愿从事电商,按照“阳新县精准扶贫政策清单”享受创业补贴;参加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每人每天36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目前阳新县已先后在富池、黄颡口、三溪等乡镇培训2000余人次,学员有合作社种植大户、青年创业人员、妇女干部等。开通网店200多家,提供50多个微商创业平台,许多村民由“网盲”变身“网商”。在新屋村、蔡贤村、高桥村、张畈村还设立了贫困村电商服务点,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在阳新县大力推动“电商+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的大潮下,之前做农产品资讯的潘翠兰,将其网站转型做电商平台,同时开发了微信商城、APP等,供入驻的商家、农户、企业等多渠道同时访问。“由于入驻商家电商知识水平有限,2016年,我们先后不下10次开展了各种大小的培训,有几十人的、几百人的。”潘翠兰说,他们在培训学员中挑选精英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目前,其网站已经有780家商家入驻。

  创立品牌吸引人才

  在政府和企业多渠道推进的“电商+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下,一些贫困村也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原来村里人均年收入三四千元,现在已达到1.6万元。村里46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白沙镇平原村党支部书记石庚水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村里一穷二白,没有一家企业,村民守着几分薄田,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现在,仅白沙镇村级服务平台有16家,去年总营业额达到了2.6亿元。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把外出打工的、在家里务农的、手头有资金、手头有土地的村民都融合起来,共同发展乡村经济。

  “目前,农村的网速还很慢,信息不能瞬间更新会延误很多时机。”石庚水说。他希望百兆光纤进农村能尽快落实。潘翠兰说,目前入驻她的公司的商户主要以农户、农村合作社等散户为主。很多店铺美工、产品推广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潘翠兰计划,下一步以产业化带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一些有需求、有意愿的农户、农村合作社合作,让农户、农村合作社负责生产,他们来负责销售,一起创立自己的品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喻良涛表示,涉农电商市场非常广阔。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更替,要持久获得发展机会和建立稳固的优势产业,需要注意从招商引资转向招人引智的竞争。他建议地方政府在推广“电商+农产品”时,要注意引进人才,大力吸引年轻大学生来一起共创区域发展大业。

行业

机构

战略

合作


中国人工智能专家信息网 技术支持:众委股份

电话:010-68200063 E-mail:247312644@qq.com

京ICP备2024066933号-3

close X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