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村乐的胡伟,老家河南人,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农村生活了19年,一直上大学的时候才离开了村子,对村子的感情特别深,后来出了国做了投资,现在回来创业,我现在做梦经常会梦到小时候的事情,梦到小时候在村里的池塘里游泳,被村里的人追着跑,对村里的影响特别什。我一直在做关于互联网的事,包括投资,我就在在琢磨农村跟互联网对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我大概有一个想法,我就在想中国有这么多农村的人,需不需要农村的社交平台,那时候类似于国内的人人网,其实发展已经很不错了,我就在想人人网做了一个校园路,能不能做一个村游路呢。
首先总是有人会搜索这个村庄,可能会了解这个村子里的风土人情,或者了解村子里的情况等等,这是第一个逻辑。第二个逻辑村里是一个熟人社会,可能在村里小卖店买东西,去县城买一些大件,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发生在周边,所以我们就觉得这里面是有机会,刚才贾总谈到农村流量的问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农村的流量很便宜,大量的流量,当然大量的流量是基于微信群,现在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刷墙公司,我们刷一面墙能卖一辆车,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我们在农村放一场电影,能影响到300人,这场电影的投资成本可能就50块钱。所以我想说的意思是,在中国的农村,任何一个大的企业都不可能单独的面对3千个县区级单位,面对4万个乡镇,面对70万个村,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包括联想,农村耕耘将近20年的企业,乡镇的专卖店都在纷纷的转型。
农村这个渠道一定是共建共享,今天上午也谈到过这四个共,我觉得特别的契合,共建、共享、共赢,共度难关。我大概跟大家介绍以下这个逻辑,我们做事的逻辑就是这样,每个村子做了一个网上主页,当然有一些特别的村子在撤并改,当然我们随时可以更改,县乡村每天都在变,这个乡镇更名了,这个村和那个村合并了,到今天为止正式上线七年的时间,正式商业化两年半的时间。举个例子,一个台湾网民离开大陆好几十年了,自己的村子早就不见了,甚至县城的名字省的名字都变了,找了几十年家乡的亲人,最后这个老爷子90多岁,委托他的律师找到我们村村乐,我们大概就发挥村里有人的优势,就在可能的四个县开始找,我们大概用了三个星期,帮他找到70多岁家乡的弟弟,他委托他的律师谢了一封感谢信,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包括中央媒体的记者,人民日报的记者,想采访村里的某个人,或者某个村的村长,我们告诉他,这个村里我们有会员,你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打电话给他。
其实我们就是做了这样一个舞台,我们搭建这个舞台以后我们发现很多让人感动的东西,每个农民,每个村子,每个石板路都有故事,我们特别感动。这就是我为什么做了七年还孜孜不倦的在继续干下去的原因,很困难。今天上午开专委会内部会议的时候,我说这个事很困难,但是我们还会再干一个七年,当然需要大家共同抱团取暖。我大概跟大家讲一讲我们的思路、逻辑。
比如说像阿里、京东这样大的巨头,在农村可能未必能走得通,因为各有优劣,包括很多的地方政府我们也接触了非常多的地方政府,我们的优势税收在当地,就业在当地,大的巨头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搭建一个舞台,让它充分发挥本地人做本地事的便利,不是说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你自己去做,我们搭的舞台,你可以展示你的情怀,你可以展示你村里的独特农产品,可以选择村里的旅游,我们是一个村庄的舞台,是一个农民的舞台,所以你清楚是什么,你清楚你能干什么,我们的舞台能协助你干什么,大概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
关于农产品上行,我做了一个简单的PPT,农产品上行我从来不敢说我做了农产品上行,我只是发现农产品上行是农民很重要的诉求之一,很多人说你帮农民卖出多少东西,其实我们在平台上还没有统计这样的交易数据,但我想说通过我们的平台,有非常多的农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跟村村乐签了合同,开了发票成为光荣的纳税人,原来都不懂什么叫发票,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价值。
我们觉得其实我们打造的是一个信任经济,为什么叫信任经济,我相信这个村的张三是干事实的,他养鱼的或者是种粮食,是一个大户,踏踏实实20多年,或者养猪20多年都没有赔过,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你们可以认为是农村的网民农村的专家,可能没有教材但是很有经验,所以我认为它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想打造一批这样的人,你向他买东西的时候,你认识他,就是你的乡里乡亲,我们打造的就是一个信任经济。
我们有三个阶段,是我们学习别人的,但是我们这边做了一些借鉴。第一,帮助他的产品商品化,你可能没有包装,或者可能你的产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我们来协助你,把商品做成产品化。第二把商品做成品牌,能不能申请县里的补贴,成为县里标志性的产品,把你的产品做成商品,商品再做成品牌,然后充分的调动你的资源,把当地的小米,当地的山药,当地的图特农产品都包装起来。第三就是品牌社群,你一个小米的东西不适合全球售卖,甚至卖到全球,我觉得稍微不太现实,很多农产品是就近消化,比如你作为一个农户来讲,作为一个合作社来讲,或者是作为一个乡镇的农业企业来讲,你的消费半径可能一百公里范围内,这种小米的东西非常适合做社群,但是做社群有很多的方法,我们大概做了这方面的探索,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我经常说一个企业是讲究基因的,你做这些事要带着感情去做,第一你不会骗别人,第二你会感到其中的成就感。
我们在中国的农村32万的战场,分布很广,农业大省,经济大省,把网络搭建起来以后,很多的企业会找到我们,说能不能帮我们在农村找一些代理呀,找一些品牌的下沉,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叫众包经济,那时候不知道这个词什么叫众包,干了这么多年后来发现很多事提出来我们已经在实践了,这个事蛮有意思的。这大概是战场的组成,个体户、村干部,包括农村的教师,水电工,乡村医生这些,这上面大概能找到4万个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是仅次于村长的农村的领袖,村里有一个头脑发热都会去找他,包括村里的种养殖大户,找到十万家小卖店,发海报,拉横幅,把村里的小卖店占领了基本上村里打通了,人是活的,不断的在移动,我们也算是基础设施之一,人其实是核心。
我为什么想协助智慧三农这个事,一直在推动,一直在协助这个事做呢,我们认为需要大家一起走,任何一个单独的企业,单独的行业去搭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是不太现实的,大家要资源共享,我们把我们所有的站长会员都向大家共享,我们也是给战场创收的机会,你把会员拿着,这个会员可能从我们这儿找到一个好的项目,全家脱贫了,孩子上学的钱有着落了,我们很高兴我们非常有成就感,这方面的例子我感受特别深,可能是互联网企业里面跑县乡村跑得最多的CEO了,跑了太多的地方,在做互联网都是90后的了,我都40了都是叔叔了还在干这个事,还是很有成就感,解决了全国各地村里的干部,我原来是不喝酒的,尤其是不喝白酒,现在喝白酒都是八两起,突然发现中国的酒文化太根深蒂固了,原来都喝红酒的,很有意思,觉得这个事特别有成就感。
核心是人的链接,我们帮助很多失散的亲人找到儿时的伙伴,小时候的玩伴,战友,这就是六个理论的具体体现。这是我们做的一些案例,比如这个谷站长,他说你不让我当村里的站长我都不依你,他忽然发现他的价值,他原来就是郑州的科技市场卖软件的,软件卖不下去了,他主动跟我联系,看看我能不能做一些什么,他说我很早就在村里注册了一个站长,能写会画,他对网络比较了解,就帮助当地卖山药卖小白菜,把一些企业引到村里做一些公益,成了当地的红人,河南很多的记者采访他,成为当地拥抱互联网创富的一个典型,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还有很多村村乐的站长,成为真正的村长。
所以中国的农村,当你搭建60多万人村子平台的时候,你会发现效能会提高,体验会变好。这是我们各地的站长做的一些事情,我们也有幸入选哈佛商学院的MBA课程案例,成为底层经济的案例之一,叫依托手机村民创业赚钱了,我们也是连续两年受邀在哈佛商学院进行案例分享,当时有好几十个国家的学生,包括一些政府的官员等等,我从哈佛回来以后说过一句话,服务中国农村,我们有志向服务全球的,当然核心在中国,这么多的部落经济,熟人经济,信任经济。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