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商务部建设司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各地商务厅和商务局的广泛关注:商务部近期接到地方反映,个别企业承办综合示范项目,存在报价虚高、落地运营难、带动农户差等问题,地方企业与母公司存在了大量关联交易,企业实际投入很少。请各示范县认真选择承办企业。不仅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项目的后期运营,重点关注农村电商公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否为贫困户、农村创业青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必要的服务。各示范县与承办单位签订的合同要与长远运行效果挂钩,要与企业的投入挂钩。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承办企业履约能力的考核,对实施效果差,不能持续运营,缺乏履约能力的承办企业,考虑通过解除合同等手段及时调整。我们将在绩效评价和有关工作中对此情况继续予以高度关注。
通过公告,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商务部对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承办企业的综合能力的重视。
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2017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红利引得一大批企业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进农村。
项目实施之初,在第一批、第二批示范县名单出来后,商务部也是探索摸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正因如此,一些企业趁机钻空子,临时拼凑团队投标,只想着捞国家政策的福利,把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赶着建完以为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后期运营和长远目标,导致公共服务中心成了摆设,对农村电商发展毫无帮助。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对承办企业而言是一个综合实力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