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商为何如此难做,笔者总结了如下难点:
首先,多数农业主产区已经习惯了传统销售模式,即线下收购。
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虽然有种种弊端,诸如价格反应过慢等等,但多数收购者在当地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这种直接深入乡村的线下收购模式如今仍具有相当大市场,受互联网影响较浅的农村居民往往愿意愿意将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贩给自己信任的人,即使有账期也毫不动摇。这是数百年的文化所致,一时改变不了。
其次,农村的物流短板。
农村做电商物流是最大难题,现在不少农村地区才刚刚有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且还都是到乡镇一级。而如果涉及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则需要大型物流企业的支持,其中多数地方得依赖公路物流。由于汽运成本相对较高,周期长,会增加生鲜产品的损耗(就不要考虑冷链物流了),而对于大宗货物汽运又明显运力不足。
最后,农村电商用户的被高估。
当今不少农村地区都面临空巢现象,壮劳力纷纷外出工作,留守农村多位妇孺老幼,这些人都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用户。
那么面对如此困境,该如何突破呢?扎根农村、面向城市、大数据应用不可或缺。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数据呈现海量爆发趋势,可以说是跨步迈入了大数据时代。
以农业互联网企业社员网为例,对于三农来说,它是全面服务农业大户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能力,推动农业大户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健康产品,并获得理想收益;从而使得城市里面的广大消费者们也能享用到更多更优质的绿色健康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有链接全国优质农庄的APP社员汇,能让消费者直接面对农庄主,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且农产品有较高的品牌效应,通俗点说就是农庄主可以为自己的农产品或农庄活动代言与负责。通过这些表象,不难看出社员汇在向城市消费者传递一种慢生活方式与类似工匠精神的人情怀。这就是笔者认为最大的创新,农业电商不光要供给农产品,还要传递自己的文化情怀,循循渐进地影响城市消费者。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