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近曝光了快递业乱象,让不少刚刚血拼完“双十一”的“剁手党”们目瞪口呆、胆战心惊。
11月初,央视记者就进入了深圳一家快递公司卧底,目睹了快递行业最真实的场景:仓库里的快递包裹被扔来扔去,有的距离长达十多米。在分拣休息间隙,大件快递成了分拣员的凳子,不少人都会挑选一件高度刚刚好的快件,用最舒服的姿势坐在上面。这还不算,有的分拣员熟练地从快递包裹里掏出橙子吃,有的看上了桂圆,边吃边吐核,一个快件里的糖果,竟然被三个人连续扫荡……
有报道称,在连年“爆仓”的推动下,电商物流端口也在不断提高分拣效率。以2013年至2016年的一组数据为例,从签收时间看,2013年“双十一”包裹签收过1亿件用了9天,而2016年则提速到只用3.5天。
《2016-2021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认为,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及机器人等智能分拣设备的大范围运用,快递行业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出错率。不过,由于管理混乱等种种原因,“暴力分拣”等问题在一些快递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依然存在。
网民“曲建辉”认为,“双十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升级,2016年“爆仓”现象明显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业依然面临着实名制形同虚设、“暴力分拣”等顽疾。
网民认为,“暴力分拣”等乱象不仅有损快递业自身声誉,更损害了消费者和电商的利益。网民“钦文思安”表示,她在网上买穿衣镜、茶具之类的易碎品,有好几次都摔碎了,“店家这笔生意就白做了”。
网民“咿儿哟哦咿儿咿儿哟”认为,快递数量多、快递员工作量大并不是“暴力分拣”的借口。有网民认为,人力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监管乏力导致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加盟模式造成的低门槛才是其根源所在。
网民“犁一平”认为,当下最恼火的是,企业只求利益,不讲行业自律,默许纵容分拣员暴力分拣、随意坐包裹甚至偷吃偷拿包裹里的东西。与此同时,监管没有落实到位,快递公司的暴力分拣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遑论受到惩处。由于暴力分拣的违法违规成本近乎为零,分拣员不会把规则当回事,快递公司也视若无睹。
有网民建议,应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快递公司和快递员付出相应代价。
网民“刘宇辰”表示,要想真正解决“暴力分拣”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快递员、快递公司,还需要形成合力共同监督包裹在入库、出库、运输等环节的情况。
还有网民认为,按照市场规律,快递业也会有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快递员和快递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提升业务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否则只能被淘汰。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