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专家信息网讯)近些年,国家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汪洋副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商务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业部、国家邮政局、共青团中央也出台了支持政策。地方党委政府将农村电商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热潮已经形成,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国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05亿元;发展农村网民5659万人,新增网店118万家。
通过将电子商务这种现代流通方式引入农村,极大拓展了市场空间,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村地区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通过电子商务可以零距离对接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掌握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和商业理念迅速向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渗透,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创新,通过对上下游资源和信息的整合,促进更合理、更高效的分工,降低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
农村电子商务归根到底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是伴随着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农村流通的继承与发展。互联网在天上,必须要有地上的支撑,才能真正成为网络。传统的流通依托点多面广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制度管理、产品服务水平提升,以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业务流程改造和效率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物流、设计、包装等行业集聚发展,增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得农村地区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中央财政资金,带动省、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约18亿元,带动企业投资约103亿元。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集体舞中的领舞,合唱中的领唱。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电子商务既“输血”,又“造血”,已经成为“贫困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始终要把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中央财政两年支持的256个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103个,占40.2%。
短板依然存在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这恰恰是农村地区的突出短板。目前,快递服务营业网点在乡镇一级的覆盖率为70%。社会第三方物流一般只能到县,乡村的物流配送能力尚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此外,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滞后,也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在电子商务小有成绩的农村,更多的是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带头做电商,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但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更愿意到城里工作和生活,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地区由于生活工作条件、个人发展空间的客观限制,从事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不足,特别是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现在,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的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目前,农村企业多数小、散、弱,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认证体系、全程溯源体系、检验检测等品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出的产品“大路货”多,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少,产品缺乏竞争力,大多处于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阶段。农产品要么缺乏特色,要么有特色没规模,要么有规模没价值,要么有价值没品牌,很难形成网上可销售的商品。
常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是当务之急
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王炳南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从多方面推动农村电商工作。
首先是补短板,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瓶颈”。下大力气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村级网点等建设。同时,要用创新发展的思维,通过整合区域内邮政、物流、电商、传统商贸企业的物流资源,加强网络、设施和信息的共享衔接,改造农村物流的商业流程和利益链条,形成符合市场规律和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对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吸引外来人才。研究建立电商人才的引进机制。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注重发掘潜在人才。今年,商务部将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大赛,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农村电商行业。
其次将重上行,增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促进线下产业发展与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的结合。发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优势,增强市场信息传导效应,将产品的供销连接起来,增加有效供给,适应新需求,创造新需求。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建设电商专区或旗舰店,开展农产品网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等活动。引导农村电商企业把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有机结合。
打牢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要从产品标准化建设、安全体系建设和溯源体系、质量体系建设入手,提升产品的质量。注重产品的品牌培育,增加产品附加值,由低水平的同质化价格竞争,向更高水平的品牌竞争转变。要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通过统一标准和流程,更大范围地整合生产资源。
同时促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积极参与,鼓励竞争。同时,要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共享发展、保障民生的特点。加强资源的统筹和共享。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工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物流、电商、商贸、农业生产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设施建设与改造要为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服务,以硬件建设带动软环境的改善。要提高县乡村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开放、共享程度。
最后将强机制,营造电商发展良好环境。加大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摸索出适合本地农村电商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用好用足财政扶持资金。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加强对资金的统筹使用。强化数据开发和利用,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大数据。加强对农村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利用,逐步建立起农村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与电商、物流、商贸等企业加强数据的合作开发利用。同时明确责任,防范风险,加强督导,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要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法,试出成绩,试出经验。要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016年,商务部将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创建活动,确定工作效果好、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县为农村电商强县,向全国推广。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