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维度:规模经济-成本下降-成本优势-龙头集中。1)电商快递行业是典型具备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以韵达为例,全口径下,运输(68%)、装卸扫描(12%)、折旧摊销及租赁(11%)、人工(6%)、其他转运(3%)以及面单(0.2%)。其中运输、折旧等都是规模效应环节。16-18年韵达单票成本降幅17%领先行业。2)成本下降有助于降低价格。性价比是电商快递的核心竞争力,理想良性量价循环为:降价→业务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降低价格。行业单票收入十年间从2009年的25.8元降至2018年的11.9元。3)通达系整体已经构成成本护城河,由此推动龙头集中。2019年1-6月累计增速看申通(47.2%)>韵达(44.7%)>圆通(35.1%)>行业(25.7%)>顺丰(9.2%),龙头增速显著快于行业。2019年6月CR8达到81.7%,二通一达市占率41.6%,较18年底及去年同期分别提升2.2及4.2个百分点。
第二维度:量-成本的学习曲线。1)后来者有强学习效应。后来者的单票成本在一定阶段内会呈现更为明显的降幅,其一业务量增长导致的成本下降;其二强学习效应导致成本曲线下移。如2018年圆通单票成本降幅13%超过领先者韵达以及中通。2)需要关注:业务量增速快,但若业务量差距扩大,单票降幅的规模效应中后来者不具备优势;学习效应导致的成本曲线最快度移动可能是一次性的。最直接的在运输环节,外包转自营以及大车换小车;在中转环节,自动化分拣设备对人工的替代,测算1年到1年半即可收回成本。
第三维度:从量变到质变。1)快递进入“天量”时代:网络稳定性将放大。2018年行业业务量增加100亿,相当于申通+百世业务量之和,单个节点的状况将会被放大,精细化管理变得更为重要。2)从数量到质量:几个衡量指标。峰值突破率:衡量产能的扩张与需求的承接。即如果次年淡季可突破前一年11月产生的业务单量,意味着公司产能扩张得到充分利用,也意味需求端的旺盛。仅韵达连续三年完成突破。应收账款及现金流质量:中通与韵达市场份额最高,而应收账款余额最少,经营净现金流最高,运营质量领先。资产储备决定未来能力:中通、韵达在机器设备与运输设备资产规模领先,而圆通与申通18年在加大相关投入。3)量变到质变的新空间:若阿里成为“破局者”。我们认为阿里在加大对快递企业投资过程中,不排除进一步整合打造快递航母级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均衡价格关系,这将对行业带来利润率向上拐点。尤其成本端,区域分布不均衡、干线中转、运输装载率、加盟商均存在整合空间。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