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热闹过后,摆在乐视金融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目前乐视金融仅持有小贷和保理两块牌照,如何能够支撑乐视金融的整体布局?场景的单一性与流量入口的局限性,如何让乐视金融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更何况,乐视金融本身的理财产品上,也存在着些许瑕疵。
牌照短板
从乐视金融的官网上看,其金融服务分为乐视小贷、乐视财富、乐视支付和乐视财讯四大板块。不过,目前乐视金融手里仅有小贷和保理的牌照。乐视金融掌舵人王永利曾对媒体表示,乐视金融刚刚拿到私募基金牌照,保险经纪也正在谈,还有其他牌照包括支付牌照也在谈判之中。
而这一切的支撑,正在于支付牌照。
乐视控股金融方面的公关负责人曼卿告诉笔者,在王永利心里,金融串联各个生态,支付则串联整个金融,支付牌照是最基础的,也是集团性金融所必须要有的。
然而,乐视金融如今要想获得支付牌照,谈何容易。
央行自2011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270张,除去3家机构因违规被注销牌照外,目前市场上现存有效支付牌照仅267张。据业内人士称,去年叫价在2~3亿元的支付牌照,今年已经被提高到了6亿元甚至8亿元的价格。
以小米金融为例,在今年1月以6亿元收购第三方支付捷付睿通。收购后,小米持股65%。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捷付睿通现任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微博),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单,经营范围覆盖全国。
同样以硬件起家并进军金融的乐视,想要寻迹小米金融的路线,用6亿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拿下支付牌照,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实力。
“王总肯定是想自己做支付,之前也谈了一些牌照支付方,具体事宜也在和集团谈。关键在于我们花这么多钱收购牌照方所产生的价值能否覆盖这些成本,包括目前支付行业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内部也还在沟通。”乐视控股金融方面的公关负责人曼卿对笔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乐视金融所用的支付服务方主要为银联。这张支付牌照的缺失,是否会对乐视金融的发展造成掣肘?
“支付确实是个基础,未来方向是大资管,有支付牌照对乐视全生态的打通有很大意义。但乐视金融毕竟才刚起步,目前还是聚焦在利用乐视本身的生态来布局。”曼卿称。
从业务互补的角度看,关键在于乐视金融能否和乐视已有的业务或生态产生互补效应。目前来看,至少小贷牌照面向的是以C端用户为主,而C端用户本身也有消费需求,获取到这样的用户,可以与乐视的其他业务线产生互补效应,比如硬件或视频会员等。
借势能否突破场景限制?
当曾经的江湖大佬变身创业新兵,王永利已经深谙互联网法则:乐视金融需要场景和流量入口。
他曾对媒体说,乐视小贷主要关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和小微金融。这些领域也与乐视现有业务相补充;同时,3000多万个付费用户也是消费金融的客户来源。
然而,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乐视商城主要销售自家产品,消费场景可能有限。
乐视金融探索出来的新玩法是:跨界联合、借势营销。
“乐视有自己的内容和生态,这些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客渠道,我们现在还是想基于生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未来或许会拓展到生态之外。”曼卿对笔者称。比如,今年的乐迷电商节,乐视金融推出多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创6亿元交易额;“十一”期间搭乘电影《爵迹》跨界推出“财貌双爵”理财产品;再比如,推出中超系列竞猜理财产品“乐猜串串烧”,通过对中超比赛结果的竞猜,增加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这是乐视金融打造的“融合效应”的典型场景。围绕电影、体育赛事等IP展开,吸引相关粉丝使用乐视金融产品。
“借势”固然热闹,但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未必是真金白银。事实上,这种跨界更像是一场赌博,取决于“势”的好坏。比如电影的票房难以保证、IP的影响力难估计、跨界的销售形式过于单一,人们在“尝鲜”过后很容易失去兴趣,难以持续。王永利也曾坦言,乐视资源的不足会影响到乐视金融。这为乐视金融的资本运作、打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