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7年大宗商品我们有一些相对确定的看法。商品在2016年可以说是资本市场最耀眼且波动最大的资产,它的表现非常好。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架构。
因为大宗商品和经济增长挂钩,所以我们认为第一个维度,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这是决定了大宗商品牛熊的根基。如果经济下行,那商品一般是熊市,如果经济上行,商品一般是牛市。对于大宗商品来讲,如果我们关注到半年的周期,已经在市场上非常有优势了,而半年之后的情况较难判断,特别是在全球宏观异动非常大的局面下。
第二个是信用周期,就是央行的信用扩张和收缩。刚刚张老师讲到了,国内的信用周期,还没有明显的看到信用紧缩的情况。第三个是通胀预期。今年11月有色金属的价格暴涨,我们跟各类的机构投资人交流,包括做债券做股票做商品的机构投资者,大家对于2017年通胀的看法分歧很大。做债券的觉得明年没有通胀,做股票的觉得通胀一季度就结束了。从我们做大宗商品的角度,认为明年的通胀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强。
我先简单说一下,后面会从大宗商品的供需平衡表、估值以及基本面等方面做一下交流。先陈述一下观点,为什么2017年通胀预期会比大家想象强一点呢?最基本的一句话,2016年开始,国内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刚刚开始,2017年可能会持续。大家知道我们供给侧的改革,在黑色上非常明显。
为什么说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呢?根本原因是,从2016年开始,去产能等经济政策,已经由原来的市场化变成了行政化。市场化的结果是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过度行政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效率降低、成本上升。所以今年的煤炭供给侧改革据说是成功的,明年钢铁的去产能将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从整个大宗品的角度,从全社会的要素成本上升的角度,商品底部在逐步抬升。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