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上海宝钢大厦里,历时近半年的宝钢与武刚世纪大联姻,终于步入了殿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寒冬中的大宗商品市场增添了一抹暖色。而这艘世界第二钢铁航母,则在半是质疑半是鼓励中破冰启航。
Winter is coming. 大宗商品市场在万马齐喑中步入了2016年。
如果说2014年大宗商品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最严重和波及范围最广的暴跌,那么2015年,大宗商品更是承接了2014年的颓势,在下跌的轨道上愈滑愈快。
彼时,美原油持于37美元附近一线,与2008年年中140美元以上的高价不可相比;现货黄金价格收于每盎司1080美元附近关口,较之2015年初价格下跌近100美元;伦铜2015年内下跌超1500美元/吨,伦铝、伦铅、伦锌价格均跟跌;上期所螺纹钢最低触及1600元一线,与2015年初相比下跌了900元/吨;其它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化工、橡胶、农产品等价格也齐齐下挫。
寒冬的背后,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凸显。去产能,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瞬间燎原。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根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从2016年开始,需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其中2016年,全国钢铁行业就需完成4500万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
在加大压减产能力度的同时,整合重组、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国际产能合作等工作也全面展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宝钢与武钢的抱团取暖,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016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武钢集团。一个月后,国资委即宣布两家企业合并。6月27日,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双双发布停牌重组公告,两大集团公司也随之在北京成立合并方案起草工作组。9月22日,国资委官网发布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合并后,新成立的宝武集团,其2016年的粗钢总产量达到6070万吨,总资产也超过7000亿元,规模仅次于全球第一大钢企安赛乐米塔尔。
然而还是有企业倒在了黎明之前。广西有色集团于2016年9月12日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这是银行间债市出现的首例发行人破产清算。
成立于2008年的广西有色集团,是广西唯一一家集国有资产运营、矿产资源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及科研、贸易、建筑施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2013年和2014年,该集团曾连续两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好景不长,因借壳上市未成而转向银行间债市的广西有色集团,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2月接连两次陷入兑付危机,并最终未能成功兑付。由于在法定重整期限内没有重整方及未能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南宁中院遂裁定其破产。而其旗下相对优质的资产华锡集团,则通过两次转让股权,被同为广西国资委独资企业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收归麾下。
与广西有色集团同时陷入债务泥沼的还有中钢集团、渤钢集团、东北特钢等。幸运的是,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于9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时隔17年,中钢集团也成为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首家国企。渤钢集团也在尝试“债转股”的解决方案,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东北特钢还在寻觅着他的“接盘侠”。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之际,中国企业纷纷去往海外市场大手笔“抄底”,以缓和亟欲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焦虑。
洛阳钼业耗资41.5亿美元(约合270亿元人民币),先后收购了英美资源集团位于巴西的铌磷项目和自由港麦克米伦公司位于刚果(金)的Tenke铜钴矿项目,从而跻身世界级稀有金属龙头企业。
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寒冬中,这家以世界第一大钼、钨生产商自居的企业,饱受主要产品单一、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业绩稳定之苦。当国际矿业巨头们为改善自身财务状况而剥离非核心资产时,洛阳钼业则通过海外收购,增加产品多样性,并把触角伸向周期性弱、价格相对稳定的行业,以维持公司总体上的稳定,并进一步扩大版图。
回顾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其走势基本格调是上涨。展望2017年,震荡上行仍将成为主旋律。冬天尚未过去,施展过冬术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弈者谋局的智慧。好在,我们已看到了复苏的痕迹。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