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投安信期货
作者:陈江涛 靳顺柔子
事件:
央行公告将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央行表示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点评:
在8月31号金融发展委员会定调“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及9月4日国常会下达实施普遍降准和全面降准等实质性措施后,9月6日降准落地,体现了当前阶段逆周期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快,以及逆周期和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方向延续。9月份以来金融市场根据政策信号的逐步明朗和强化也在不断定价降准的预期,在降准落地后,由于LPR形成机制改革已经顺利落地,9月后续压低实际融资成本利率的政策仍值得期待。
对于本次降准,从货币政策考量的物价、就业增长以及汇率来看:首先,虽然当前阶段猪肉价格的大幅上行对于当期的CPI同比构成压力,8月份CPI为12.8%,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涨价因素仍具有局部性,且当前中央已逐步采取实质性政策推动供需矛盾的缓解,在全球工业部门相对疲弱的情况下,短期物价因素尚没有形成货币政策的掣肘;
其次,从社融增速数据和就业增长来看,7月份显示金融的内生性收缩压力较大,近期金融发展委员会再次定调维持社融增速和GDP增速相匹配,而失业率5.3%水平以及2季度创新低的6.2%GDP增速,也逐步靠近5.5%以及6.0%的政策底线,因此逆周期调节政策也顺理成章。降准发力叠加专项债扩容等因素,利好4季度信用的扩张以及经济的企稳反弹;最后,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宽松潮以及伴随美联储降息空间的打开,目前阶段中美利差处在较高水平,人民币汇率压力降低,当前时间窗口降准以及压低实际利率具备客观条件。
对于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而言,当前主要矛盾从“宽松预期+避险情绪”向“宽松落地+情绪修复”转换进一步推进。除了中国的逆周期政策外,在充分反映了中美关税上调后,近期双方在10月初重启第13轮谈判的消息也有利于风险情绪的修复。
金融品种中,对于流动性带来的风险偏好较为敏感的股指,在进入9月份以来持续反弹,后续反弹仍有望延续。而2季度以来在国债期货在流畅上行后,虽然当前避险情绪有所缓解,但是宽松政策仍然有利于压低无风险收益率直至实体经济有明显好转,因此短期国债期货将呈现震荡上行格局。而黄金由于此前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大幅上行,短期大概率转为震荡,上行驱动力匮乏但是中期配置价值仍在。
整体大宗商品而言,逆周期政策发力和全球风险情绪的边际修复利好大宗商品的反弹,但细分品种也各有差异。
对于黑色而言,影响较为复杂,针对地产收紧的政策延续,而通过专项债发行带来的针对基建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作为对冲,对于钢材原材料整体有一定提振,但建筑钢材可能不及板材。
对于能源品而言,原油和燃料油属于境外定价品种,全球宏观周期向好则利好短期反弹,对于国内品种动力煤利好明显,反应或有滞后,当下可重点关注秋冬季补库行情。
对于有色而言,稳增长政策利好上下游企业生产,不过消费不足以及产能过程的局面短期难以根本性扭转,未来行情定性为下行趋势中的反弹。
对于化工品而言,风险偏好的提升对于原油等上游价格的提升或将从成本端给予化工品价格支撑,其次降准和此前的专项债政策对于下游需求形成提振,缓解基建投资资金偏紧的局面,对于沥青和玻璃形成支撑,但对于自身处于供给压力比较大的甲醇、MEG和PE、PP等品种利好程度有限。
对于农产品,降准的直接影响较小,预计农产品市场将继续围绕各自基本面进行交易,考虑到降准以后资金面整体更趋宽松,这或对农产品市场有边际利多作用。
【分析师团队】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