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为何压力大
今年33岁。当初,一家美国品牌的4S店在驻马店开业,他从郑州来到驻马店,担任这家汽车4S店的总经理。
2014年,他辞职到另外一家汽车4S店工作。几个月后,他再次辞职,离开驻马店返回郑州。
他是一名职业经理人。简单来讲,汽车销售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就是汽车行业里那些脱离某一特定系统,具备了一定专业能力,成为“通用件”的特殊人群。
这类人群无论在哪个汽贸公司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掌握着汽车行业的“通用语言”。
得有“几把刷子”
4S店更换职业经理人,大致是因为前任业绩不好或者投资人和其理念不合。
上岗第一天,职业经理人就得快速进入角色,承担业绩压力,还得填充前任留下的“坑”。4S店看似小,实则工作复杂。所以,职业经理人几乎都在汽车4S店的重要岗位上干过或者对重要岗位非常了解。而对销售、售后了解是必须的。
市区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说,很多职业经理人是“外来户”。到4S店后,有人不信服。你一个外来户,凭啥“凌驾”在大家的头上?即使你在其他公司有骄人的业绩,这时,你也必须拿出魄力,做事立竿见影,方能为自己赢取信任。
职业经理人业务熟练,要彰显自己的水平,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势必会改变公司以前的惯有思路,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职业经理人其实是个很尴尬的职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既要对投资人负责,还要让员工充满干劲,拿到更多薪水。两者之间有矛盾:投资人和员工都想多拿钱。如何让员工和投资人皆大欢喜,要下一番功夫。
幸福感缺失
销售环境不理想。2016年,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一些汽车4S店的倒闭或者转让足以说明这一点。市场变化,意味着结构必须调整,这也是对职业经理人的考验。
车卖得少了,利润自然降低。一些靠融资起家的老板,在融资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资金链极有可能断裂。
长期高强度劳累,让职业经理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曾经有一家合资汽车品牌的职业经理人对记者说,他也想去酒吧玩、去KTV疯,可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公司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让他没有闲心去。
还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坦言,部分投资人“重用轻培”,有“挖过来一个,不能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又放走了”等考虑,功利性强,过度追求人才的短期逐利效应,使得职业经理人无法放开手脚。
换位思考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的短板会严重制约其发展,投资人应该给职业经理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是,面对4S店,职业经理人靠一己之力,要想推动整个公司的变革,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
一家品牌4S店的职业经理人说,投资者不仅要给予职业经理人充分信任,还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职业经理人开始工作后,店里的所有工作,不可能都会立竿见影。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但是,职业经理人也不能拿着工资,不为企业办事。
看来,投资人如何处理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是个麻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