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广州琶洲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活动暨博创湾区项目对接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场),公布“广东百企博创平台培育计划”首批20家培育单位名单。
首批培育单位聚焦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
首批20家培育单位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深圳9家,广州3家,东莞、佛山、中山各2家,珠海、江门各1家。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外,其余19家均为企业。其中,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其他大部分入选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涉及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博士后人才优势突出,校企合作蕴藏广阔空间
近年来,省人社厅利用制度优势,把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博士后人才核心需求,推动构建以在站生活补贴、人才项目补贴为主的资助体系,减轻设站单位引才育才负担,保障博士后科研。各地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提升博士后综合待遇,大多数设站单位实现在站博士后工资薪酬水平高于同级正式职工。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标准不低于15万元/人/年,符合条件的海外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标准达30万元/人/年。近年来,广东各级财政每年共投入超50亿元支持博士后事业发展。
在南方科技大学,聚焦算力、数据要素、人才培养与工业应用四大核心方向,博士后团队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在算法优化、智能通信及精准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在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10余名人工智能领域博士聚焦大模型技术、计算机视觉等前沿领域研究,为人工智能研究带来了多元视角和创新思路;在广州大学,20多名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领域博士后名正投入系统建模、智能控制优化、工业控制系统与网络安全,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前沿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收获一系列研究成果。
“广东百企博创平台培育计划”第一批培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