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5月31日报道,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前往小红书宁波保税仓探访,小红书目前已经建立了跨境商品全链路监管。
随着一年一度的66周年庆的促销临近,小红书正在迎来订单快递的新高峰。
近年来,跨境贸易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保税区、海外仓等模式不再陌生,但对跨境商品入境流程的陌生而导致对正品的质疑,却始终是众多跨境贸易需要应对的挑战。
对此,小红书宁波仓关务负责人陈莉表示,首次公开宁波保税仓的运作全流程,就是想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小红书跨境货物真实的运营和监管情况。
南方都市报记者前往小红书宁波保税仓探访了解到,小红书宁波保税仓的高峰日入仓件数达到几十万件。每天数万件包裹从小红书的宁波保税仓送往全国各地用户的手中,一单货物从漂洋过海进入国内,再到入关抽检、卸货理货上架,最后分拣打包放上传输带,这一系列的流程或许正是众多跨境贸易的缩影。
对于跨境商品的全链路监管,据陈莉介绍,宁波保税区会对园区内的各家跨境贸易企业的订单设定抽检比例,被锁定的商品所在的订单在最后过机时无法清关,监管会对商品的备案、有效期、质量以及真伪进行抽查。“有时候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或品类投诉较多,监管部门还会重点抽查。”另外,陈莉表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期以神秘买家身份对平台上货物进行抽检,以此检验园区内跨境贸易企业的品控问题。
她坦言,虽然环节繁琐,但却保证了保税仓内的跨境商品处于监管的全链条监控之下。许多跨境贸易在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营仓这种较“重”的模式,也是为了能够掌握品控管理的自主权,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不过,保税仓形式为小红书缓解了一定的成本压力。据了解,进入保税仓的跨境商品很大一部分可以减免备案或者批文,简化手续流程;另外可享受增值税七折、关税免除的优惠政策。“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企业的现金流”,陈莉表示。采访结束时,陈莉感叹道,她从2015年开始从事跨境关务的工作,几年来亲身感受到跨境贸易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她同时也坦言,许多用户对跨境贸易以及保税商品依然存在不少误区,“像美妆类产品不同国家地区会有不同版本,但消费者往往会以此认定为假货”,她向南都记者表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消费者负有沟通和解释的义务,眼下用户对品质和性价比的高度关注或许正是企业发展的良好驱动力。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