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认证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商汤副总裁梁继先—AI具身应用云端落地之道
 
大模型的"空中楼阁"困境
    过去一年,AI行业最火的词莫过于"大模型"。ChatGPT能写诗作画,Gemini可以分析图表,Claude擅长逻辑推理——这些大模型确实很聪明,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一位博学的教授,虽然满腹经纶,却始终被困在图书馆里,没法真正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是当前大模型面临的最大挑战:能力很强,但不够接地气。我们开发出了会思考的"大脑",却缺少连接现实世界的"眼睛"和"手脚"。而智能眼镜,恰恰能补上这块短板。

为什么智能眼镜是破局关键?
    想象两个场景:
    1. 在国外旅游,看着满是外文的菜单发愁——这时要掏出手机、打开翻译APP、拍照识别,整个过程笨拙又缓慢。
    2. 同样的场景,你只需要轻触眼镜腿,菜单上的文字就自动转换成中文浮现在眼前。
这就是本质区别:基于商汤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眼镜让AI服务从"需要调用"变成了"自然呈现"。它实现了三个关键突破:
1. 无感交互
   o 不需要特意拿出设备
   o 语音、手势、甚至眼神都能操作
   o 就像多了一个隐形的助手
2. 环境理解
   o 摄像头和传感器让AI"看到"世界
   o 能理解你在哪里、在做什么、需要什么
3. 即时响应
   o 问题还没问完,答案已经准备好
   o 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


具身智能的温暖案例
    上海的一位盲人朋友试戴了AI眼镜之后,能够找到房间里的物品,“看”到书上的文字,他的兴奋溢于言表,之前只能通过调用国外网站实现的功能,在中国自主技术研发产品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体验,他说,我们要在公益节目里推广这一成果,让更多盲人朋友“看得见、摸得着”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技术最大的价值,不是参数多漂亮,而是能带来多少真实的改变。智能眼镜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它让AI从"很炫"变成了"有用"。

未来的智能生活图景
    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眼镜可能会像手机一样普及:
 · 早晨起床,眼镜会自动播报今日天气和行程
 · 出行路上,AR导航直接引导目的地
 · 开会时,重要内容自动记录并生成摘要
 · 购物时,商品信息、比价建议即时显示

这些场景的共同点是:AI服务不再需要我们主动索取,而是自然地融入生活流程。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样子——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而是让机器理解人。

技术应该温暖而隐形
    大模型就像一位天才,而智能眼镜给了这位天才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和一双帮助他人的手。当技术发展到最高阶段,它应该是温暖而隐形的——就像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存在,却又不可或缺。
智能眼镜正在带领我们走向这个未来:一个AI真正懂人、帮人、服务人的新时代。这或许就是科技发展最美好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温度。
 
 来源:人工智能专家信息网

行业

机构

战略

合作


中国人工智能专家信息网 技术支持:众委股份

电话:010-68200063 E-mail:247312644@qq.com

京ICP备2024066933号-3

close X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