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新三板全国综合电商平台”第一股的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米米乐,因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百亿电商梦破碎。同时,米米乐的危机,也让新三板其他电商平台背后的窘境隐隐浮出水面。而纵观互联网电商巨头,早已紧锣密鼓的向线下扩张。面对扩张需求,目前近5成新三板电商尚未融到资存资金压力。
电商巨头布局新零售成下一个风口
随着电商巨头开始尝试新零售方式走“渠道下沉”的策略,‘新零售’风已经刮起。
2017开年后,电商巨头们布局线下门店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年初,苏宁集团掌门人张近东透露准备在一二线城市建立 100家苏宁实体店;小米董事长雷军表示三年内要在全国建立1000家小米之家;情人节前夕,去哪儿CEO庄辰超用3亿美元重仓投资名为“便利蜂”的便利店;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表示将把上海作为新零售的实验场。更早在去年11月,京东就在北京朝阳区爱琴海店低调布局一家名为“京东·京选空间”的线下实体店。
针对互联网大佬的新打法,市场人士分析,电商巨头们在抢占了人口红利期之后,急需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刺激业绩,而“新零售”是继电商时代后的另一个风口。这不免让人想起几年前,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开幕式上所说,“未来,纯电商已死。”
很显然,当电商发展到瓶颈阶段面临同质化后,线下服务的优势就得到凸显。毕竟,实体店可以帮助用户看到商品实物并获得良好的体验。更何况,如今线下渠道布局不足已经无法发挥出对电商导流的作用。
新三板电商近5成无融资扩张难
有资源、有人脉的电商巨头们尚且如此渴望接触消费者,它们把下一站都押在了新零售上,这对那些被电商冲击了很多年的实体零售而言,算是一个小小的机遇。而对那些尚未盈利的还在挣扎的纯电商企业而言,“新零售”无疑加剧了它们的尴尬,其渠道资源的严重缺乏更是成为被无限放大的短板。
不完全数据统计,截止2月22日,已公布2016年半年报数据的新三板电商公司共有161家,业务范围涵盖食品、化妆品、药品、鞋服、酒水、汽车配件、家纺用品等多种品类。挖贝网发现,大部分电商公司近几年的营收虽有所改善,但依然难改亏损局面。
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上述161家电商企业中,有111家实现盈利,其余50家电商处于亏损状态。
从融资情况来看,这161家新三板电商企业中仅有88家企业有过募资,这也意味着,其余5成企业没有融资。
一位投行部负责人告诉挖贝网,“目前投资涉及电商业务的,主要看其有没有实体店,后期仍无法摆脱大额烧钱模式的不予考虑。”
谈及对新零售的看法,一家创新层新三板电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挖贝网,“新零售只是一个说法,跟之前流行的o2o差不多是一个路子。”该负责人补充说,“早在去年,公司就已经针对B2B业务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线下门店进行重点整合。”
而一旦纯电商布局线下门店就意味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上述负责人告诉挖贝网,“确实很考验资金链。”在挖贝网与几位电商负责人的沟通中发现,为解决亏损问题,大部分企业选择的仍然是不断扩张平台规模和加大推广力度,而这对本就有资金压力的企业而言,难上加难。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