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新零售”这个概念。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我国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指导思想,为新零售的线上线下创新融合指明了道路,也使大众对新零售概念的理解日渐明朗。

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简单理解,就是运用新型先进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一体化全包服务。
或许会像马云所言,接下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新零售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会在销售界掀起惊涛骇浪。
2016年的新零售,2018年的区块链,这两种全新的元素能否融合在一起?可会产生化学反应?
安全、透明的溯源:消费者所见即所得
在传统的零售体系中,商品从生产加工到送入仓库再到进行配送,直至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商品走过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而每个环节的记录情况,基本都不互通。这样一旦商品出现问题,消费者想要追溯问题的来源,就成了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市场上提出“溯源”的概念。即建立起一套从生产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追溯系统,一旦发生相关事故或问题,监管人员就可以通过系统来查找,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避免了因资料不全,责任人不定而引起的各种纠纷。
在市场上提出溯源概念不久,就已经有很多企业积极响应,号称自家商品配上了可以查找源头的溯源码。
但事实证明,让消费者用到真正可溯源的商品其实并不容易。
由于缺少一个标准化的平台,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整个产品的溯源系统和体系完全由企业自身制定。
体系是有了,至于是否能做到真正的溯源,完全看企业自身的实现程度与信用价值。
据调查,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溯源大多都是“伪溯源”,实际查找时,依然很难找到问题的源头。
伪溯源,就是向溯源系统提交假信息,比如你吃的食物,原本是打包前一周就采摘包装好,系统里却显示发货前一天采摘包装;再比如你的服装,原本是‘莆田货’却在系统里显示手工生产,产地印尼。
这就是“伪溯源”。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假设你买了一箱苹果,可以在通过系统查到苹果的生长情况,每次打药的实录视频,以及环境、温度、土壤等等…….想想似乎可以放心了。
深入了解发现,区块链的出现,简直是为溯源技术的发展量身定制的。
作为一种全新的架构,基于区块链的任何行业落地,好像都能给人一种安全、透明、信任的感觉,这些感觉来源于区块链本身的性质:加密、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而这些正是消费者溯源时最渴求的东西。
区块链可以将商品的一切信息公开向消费者,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等一切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当出现了问题,一切细节将一目了然,没有模糊信息。
另外由于整个系统呈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特点,任何人或任何机构都不能在大多数消费者未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篡改系统里的信息,消费者所见即所得,不需要对自己看到的信息真实性存在疑虑。
除此之外,整个系统如果采用区块链的加密模式运行,系统之外的人员也很难破坏整个系统,具有很强的安防性能。
新零售+溯源
对于零售方,更关注的问题在于商品的保质期或寿命,如果商品从生产到自己手上的信息高度透明,自己就可以根据商品的情况进行销售时的细分,使商品的保质期或寿命一直保持在可用的状态。
近日,贝因美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谢宏表示,集团也将在规划方向上布局区块链,相信未来在溯源方面也会有质的飞跃。
区块链对于溯源来说是划时代的,对整个新零售也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新概念的碰撞,对双方的基层技术发展都会有所促进,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技术将行业发展到领先水平,并实际落地到民众生活中,是现在需要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