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南京总部迎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多位理事成员,陪同参观了国内领先的智慧物流基地苏宁云仓,现场体验苏宁易购生活广场里的新式消费体验,并在苏宁足球训练基地见证了体育智慧云平台实施捕捉、分析球员集训大数据的应用。
仅是参观智慧零售大生态里的几个小切口,便给“4万亿俱乐部”的顶级企业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宁发生的变化让人很震撼,未来的想象力更大”,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刘东华对苏宁的发展赞不绝口。
令人震撼的变化得来不易。参观过后,张近东向这20位企业家分享了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两次成功转型经历。
1990年,张近东刚创办苏宁时,专营空调销售。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单一产品的经营不足以支撑企业持久快速的发展,于是,苏宁转向连锁化经营,成功迈入千亿级规模。
10年后又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危中有机,恰逢移动互联网兴起,已是线下连锁零售巨头的苏宁选择拥抱趋势的同时,张近东也“逆潮流”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像诸多同行那样放弃线下积累。
之后的故事便像口口相传那样,市场证明了张近东10多年前的预判,线上线下融合才是竞争力。2017年3月,张近东提出零售的未来是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智慧零售,又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较于其他电商平台,苏宁如何形成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刘东华提问。的确,从传统零售商到连锁经营,再到互联网智慧零售,虽然凭借张近东的多次准确预判,苏宁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但模式和技术日趋透明化的时代里,核心优势才是定心丸。
张近东的回答是,不管未来零售行业如何变化,苏宁都要坚守零售本质,聚焦商品、物流和服务。
换句话说,即便如今的苏宁已实现多业态全面发展,但内核依然是零售为消费者服务,看似无招儿胜有招儿。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经济中从来不乏明星企业的起起落落,历经蓬勃壮大依然围绕主业“不跑偏”需要足够的定力和坚定的商业见地。
张近东对零售本质的信仰都落实在智慧零售的每一个环节里。从采购、销售、服务、渠道和业态,都经过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完成商品的数字化、用户的数字化和支付的数字化,最终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正品和体验,提供与消费升级匹配的品质生活。
以物流为例,苏宁投入大量财力自主研发了智能机器人、末端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括仓储、干线运输、末端配送等场景在内物流全产业链。从 “苏宁云仓”启用,到仓库拣选AGV机器人,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依托智能设备与大数据的结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如果有用户在苏宁买到假货那他要发财了,因为我们是给予高倍赔偿的,这就像如果我干了坏事,你让我赔多少我都赔的”,张近东的调侃引来现场企业家的大笑,大家心里都明白,在先进技术和数据保障下,没有纵容零售业“干坏事”的任何黑暗角落。
商业竞争里,脱颖而出并稳居前列是所有企业共同的追求,而实现这种追求的“硬核”,曾经是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互联网时代里,它将是公开的秘密,区别在于企业家能否在繁华与复杂中坚守“硬核”的本质,不因风吹草动大风大浪而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