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将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新动能。10月30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启动仪式在苏州举行,拉开当地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序幕。
今年10月,工信部科技司正式复函支持苏州市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由此,苏州成为我国唯一获批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的城市。该先导区将重点打造工信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目前相关项目均在有序推进建设中。
近年,苏州主动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将人工智能列为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加以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及应用赋能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跃居我国第一方阵。今年以来,围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一主线,苏州乘势而上,不断细化支持政策,“人工智能+”发展氛围日渐浓厚。
政策持续加力支持。9月,《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从制定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打造工业垂类模型、培育典型应用场景等重点领域着手,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同期,《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发布,瞄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标,部署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金融等重点任务,形成政策合力。
垂直大模型加快落地。苏州重点培育大模型18个,涵盖工业、文旅、金融、医疗等多个维度,其中垂直工业大模型6个。思必驰、同程、清睿教育、智慧芽4家企业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科沃斯(51.260, -0.99, -1.89%)机器人(13.040, -0.56, -4.12%)大模型等24个算法通过算法备案。近期,苏州还组织开展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项目和大模型培育企业评选,遴选产生3个应用项目及10个培育企业,给予3个应用项目每个500万元奖励。
应用场景示范涌现。今年以来,苏州多次组织“人工智能+制造业”典型应用企业路演,深度展示制造业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AI赋能现状及未来方向,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近期,苏州多个项目获江苏省工信厅推荐,参与工信部组织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与全国优秀企业同台竞技、角逐典型案例。此外,《苏州市“人工智能+制造业”企业应用指南》已完成编制即将发布,有望给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可操作的AI技术落地指导,增强制造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综合实力的底气。
供需对接走向常态化、多元化。今年以来,苏州每月均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供需对接活动,累计开展“AI+工业视觉”“AI+工业仿真”“AI+新能源”等供需对接活动10场,吸引800余家企业参与。6月,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首站活动落地苏州,吸引全国各地近300家企业代表出席,央地联合梳理汽车、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场景供需目录清单,探索形成高效、可复制的横纵双向赋能机制。
将全国唯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落户在苏州,是对该地工作的认可,也是期许。据苏州工信局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苏州将抢抓先导区获批机遇,加快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部署,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苏州样本。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