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认证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人形机器人 >
优必选全球首例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实训落地

近期,国内机械设备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关键进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企业层面则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探索。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企业通过多场景协同实训、标准化建设及产业链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政策加码:机器人及低空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中央政策全面发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并再次强调推动智能机器人发展。国务院连续两年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其作为新兴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路径。中央层面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资源,如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产业链技术攻关与应用落地提供政策保障。

地方行动方案加速推进

地方政策正从目标规划转向资金与产业支持。深圳市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人形机器人全链条技术研发;浙江省提出2025年布局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新业态。此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通过设立创新中心,整合区域科研与产业资源,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低空经济基建先行

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启动,绵阳科技城低空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空管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速。政策支持叠加技术成熟,飞行汽车、物流无人机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二、企业创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双线并进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密集

优必选于3月3日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验证了复杂环境下的任务执行能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提升了运动稳定性。标准化方面,《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的发布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链协同与跨界布局深化

企业加速纵向整合与横向拓展。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工业机器人公司,强化本体制造能力;天奇股份、美的集团分别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和推进研发规划。跨界合作亦成趋势,如安徽合力与华为合作探索AI赋能智能物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提出,2026年或实现L3级人形机器人量产,推动“汽车+机器人”融合。

技术应用向多领域渗透

3D打印技术被应用于小米16Pro中框生产,凸显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降本增效潜力;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探讨AI与科学仪器的结合,推动检测自动化与数据分析智能化。此外,AI技术助力数据中心建设,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等基建环节同步受益。


行业

机构

战略

合作


中国人工智能专家信息网 技术支持:众委股份

电话:010-68200063 E-mail:247312644@qq.com

京ICP备2024066933号-3

close X
clos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