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发展如此迅猛,会不会削弱人类的创造力?”、“未来AI时代就业机会在哪里?”。开年以来,由DeepSeek与杭州“六小龙”组成的AI天团横空出世,引发大众对AI的持续高度关注。
2月28日,无界AI联合创始人、中国AIGC产业联盟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千里,在武汉市社科院大江论坛2025年第1期讲座上,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突破、对齐及产业培育》为主题,针对AIGC在技术突破、内容创作、产业格局等多方面的前沿发展趋势;AIGC发展带来的技术伦理焦点与未来治理难题;人机共生关系与AI交易征税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DeepSeek与“六小龙”何以在杭州诞生?作为身处杭州从事AI创业的亲历者,马千里与武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就杭州AI企业扎堆“出圈”密码进行了深度对话探讨。
马千里:政府实干高效+人才虹吸效应,赋予企业地利人和
“能够涌现DeepSeek这样的企业我想首先是历史机遇把握的好,杭州是国内最早抓数字经济的城市,并且从底层做了很多肉眼不可见的‘新基建’。和西北、西南城市相比,杭州电费贵、人力和场地成本高,但在2023年,杭州政府果断提出打造‘算力成本洼地’,为AI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抓住了AI发展的‘牛鼻子’”。马千里称。
他介绍,杭州的监管比较宽容、鼓励创新。他记得大模型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地方考虑的更多是内容安全、数字版权等层面。“这个当然重要,但是新技术出现的时候,风险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杭州具备这种监管的容错度,对新生事物持拥抱态度。所以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龙占据天时地利,脱颖而出是可遇不可求的。”
马千里认为,杭州诞生“六小龙”的密码,还得益于高密度人才的扎堆涌现。这几年杭州人口一直处于净增长状态,且净增长人口中优质人才密度含量很高。一个余杭街道办,不乏哈佛、北大、清华名校毕业生应聘。政府部门实干高效,我们做企业就专心做企业,平时基本不用主动去政府部门办事,有补贴政府工作人员会主动送上门来。
杭州深植多年的互联网基因,以及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是杭州高科技企业集体“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80%的浙江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浙江,其中80%留在了杭州,浙大毕业生每五个里面就有一个选择创业,而全国大学生平均创业率仅1%。这就意味着在杭州创业的企业家,有很大一部分都与浙大有关。
“浙大系和阿里系人才助推着杭州的数字经济生态良性循环,从阿里到网易、从海康到大华,杭州本土培养以及虹吸了很多数字经济人才。这些人才不管在哪个领域扎堆,都能干出一番事情,即使某个领域不行了,他们还会流向其他领域,继续创造新的可能性。”马千里认为。
樊志宏:杭州把握了“20年”经济周期密码
“培养一代人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代企业家同样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育成一代引领性支柱产业集群还是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这是经济周期理论所讨论的中周期运动现象。”武汉市社科院院长樊志宏称。
他认为,要想形成一个创新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那可能需要数代人、数代企业家、数代引领性支柱产业集群的接续演进,也就是需要20年的数倍时间。这是经济周期理论所讨论的长周期运动现象。我们要求解杭州去年至今年在信息革命新兴领域、新兴企业及企业家方面集中爆发的原由,就必须要把观察的时间视野放大到至少20年以上。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2010年第一代电商时代,阿里及阿里系在杭州所营造的信息化创新创业小生态系统,这奠定了杭州在信息时代新贸易革命中的领跑地位。其后,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代的移动互联时代,杭州又跑出了一系列独角兽,并依托于一系列梦想小镇的设立发展,成为全国创新创业青年群体的圣地。再后,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和杭州在2016年左右第一个喊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口号并持续用力至今。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伴随着以上二十多年对信息革命无人区的引领性探索,杭州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也快速实现了量和质的飞升发展,成为能够左右信息时代核心要素全国乃至全球流动的新枢纽。
“这些要素都为这一两年的集中‘爆发’做足了准备。所以,杭州之爆发在‘情理’之中。学习杭州,也应该学习这些‘情理’。”樊志宏认为。
机构